隨著高品質噴墨的發展漸臻成熟,各廠家更新的腳步也放緩了下來,原本一年半至兩年的產品週期延伸至三年,甚至四年。這應當是使用者樂於見到的,除了最直接的機器汰舊換新成本降低之外,也代表自己正在使用的機器已經非常成熟,而不是新興產品的試用者。而三大廠之一的Canon推出新機腳步總是領先一步,率先踏入多墨色領域的LUCIA墨水採用了RGB三色,比Epson UltraChrome HDR早了整整一年。去年(2010) Canon同樣不例外地又率先推出廣色域墨水的第二代產品,命名為LUCIA EX,採用的產品線則有iPF6300、iPF6350、iPF8300三台機器。以下就簡單介紹這款墨水的表現以及機器的使用心得。
測試環境
本測試使用Canon iPF6300輸出,配合原廠LUCIA EX墨水,紙張則是Canson Infinity Baryta Photographique。使用自定義紙張設定以及亮面黑(Black)墨水,由原廠driver輸出設定列印解析度至最高。使用Caldera EasyMedia製作紙張特性ICC profile,再由Profile Editor分析色彩描述檔。
自訂紙張
Canon相比另兩間廠商有個特點是有許多的特製軟體,例如Adobe Photoshop輸出plug-in、海報接圖軟體等等。自訂紙張功能Media Configuration Tool是其中相當特別的一個軟體,能夠將紙張的特性設定上傳至driver及printer中,以下測試都使用了此一軟體自定義紙張特性輸出。
Media Configuration Tool的操作介面相當簡單,只需要依照軟體指示操作就可完成自定紙張設定,內容包括了進紙調整、吸紙強度、噴頭高度、墨量等等。完成後的紙張設定會更新到驅動程式及印表機中,往後要使用只需要在驅動程式中挑選即可。其餘廠商的驅動程式也大多提供了類似的功能,但MCT的特色在於會將設定更新到驅動程式和印表機的紙張選單裡,也就是說它會真的秀出你的自定紙張名稱,就如同原本內建的Premium Matte Paper、Photo Paper Plus Glossy一樣,包括印表機上螢幕顯示的選單,這在爽度上絕對是大大加分。
機器特點
除了自定紙張之外,Canon iPF系列機種有幾個功能是個人認為値得花些篇幅介紹的。首先是副墨匣的設計,墨匣插入機器後並非直接將墨水導入墨管連接噴頭,機器中還有一個小容量的副墨匣,墨水先進入副墨匣後才連接至墨管。副墨匣設計的好處在於先將墨匣內的墨水導流出來,可以確保使用到每一滴墨水,更換新墨匣時不會造成殘留浪費。另外的好處是墨匣內的墨水使用完後副墨匣內仍有墨水,可以直接熱插拔更換新的墨水匣,列印中的工作完全不受影響甚至不需要暫停。
第二個設計是亮面黑(Black)及霧面黑(Matte Black)擁有獨立的墨管和噴嘴,這代表不需要任何的墨水切換即可使用不同表面的紙張,大大縮減操作時間和墨水成本。Epson直到7900/9900系列機種器兩種黑色墨水仍然共用同一個噴頭,雖然機器會依紙張設定自動切換墨水,但仍然造成了墨水的浪費。在更之前的機器甚至兩種黑色墨水是共用導墨管的,代表每次更換不同紙張都必須將墨管中的墨水完全導出並浪費掉,且必須花費將近半小時的時間做更換動作。其實Epson也有亮面黑及霧面黑獨立噴頭設計的機種,就是60”寬幅的Stylus Pro 11880,但始終不肯將此設計納入主流的44”機種,相比Canon 24”的機種iPF6300就有此設計了,顯然是有誠意得多。
最後要介紹的功能是墨水用量監控介面,只要經由網路連接印表機,在網址列輸入機器的ip位置即可進入操作介面,可以查看最近100筆的輸出資料,內容包括輸出的電腦使用者名稱、輸出檔名、時間、紙張類別、尺寸,以及最重要的墨水用量,幾乎是一個小型的成本計算模組了。且每隻墨水的用量精細到小數點後第三位,不再只是含糊的約略數字,使用者可以藉此完全掌握不同影像輸出的時間及成本,這以往只有昂貴的RIP軟體才提供此功能。
表面質感
Canon宣稱LUCIA EX改善了同色異譜的現象,並藉由改變墨點排列讓表面墨水分布更均勻進而降低眩光的產生,上圖即是Canon原廠的示意圖。這樣的改變是否真的在實用上有所助益呢?因為長期以來亮面噴墨相紙的眩光問題始終是一大困擾,HP藉由Gloss Enhancer透明墨水來改善,效果雖然顯著但也讓紙張失去原有的質感和個性,並縮減了亮部的色彩表現。Epson則是至今尚未有解決之道。
下方左圖為Canon LUCIA墨水輸出,右為Epson UltraChrome HDR輸出,可以見到LUCIA EX在亮部的眩光情形的確較好,尤其是在淺藍色和洋紅色部分最為明顯。但距離完全沒有眩光的產生,各大廠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色域範圍
色彩表現不僅依賴品質優良的紙張塗佈,墨水本身的品質更是重要。以下圖片以各亮度下能展現的色彩範圍作為比較基準,並以目前Epson最新的UltraChrome HDR作為對照,使用紙張都是Canson Infinity Baryta Photographique。
█ Canon LUCIA EX
█ Epson UltraChrome HDR
在亮部的表現明顯Epson仍然佔有一定的優勢,在以前的測試中就已發現UltraChrome HDR新增的Orange和Green兩隻墨水都著重在亮部的色域拓展,能夠在亮部獲得更好的色彩表現並不令人意外。從L=90~75的表現來看,UltraChrome HDR在綠色和橘紅色表現勝過Canon LUCIA EX,和其墨水配置有極大的關連。LUCIA EX則僅有在高亮部黃色部份以極些微的差距勝過Epson。
下圖中間調L=50的色彩表現情況則有些不同,Canon LUCIA EX一反在亮部的弱勢和Epson UltraChrome HDR表現互有勝負。LUCIA EX在最鮮艷的綠色和紅色部分勝過HDR,洋紅色的表現則還是UltraChrome HDR較為優秀。整體來說兩者表現相當接近,但取向有所不同各擅勝場。
中間調以下的暗部LUCIA EX展現出不同的氣象,僅有在綠色部分顯出些微劣勢,但從紅色至藍色的區域都勝過UltraChrome HDR。在極暗部的色彩表現更是全面勝出,尤其是在深沉的藍紫色調上擁有極大的優勢。
綜觀兩款墨水的整體表現,Epson UltraChrome HDR藉由O、G墨水在亮部取得極大的優勢,而Canon LUCIA EX則是在暗部有更好的表現,最重要的中間調兩者差異在於各自對不同的色彩表現較好。Canon LUCIA EX相較上代墨水改善相當顯著,但仍然無法全面勝過已發表許多年的UltraChrome HDR是較為令人惋惜的。
濃度階調
較好的濃度意味著使用者能藉此展現更大的反差,滿足影像所需的階調範圍。在測試Canon LUCIA時我們就已發覺LUCIA在最高濃度的表現實在令人驚嘆,這次LUCIA EX同樣未讓人失望,在不經由RIP控制的情況下就已達到相當驚人的成績。
Canon LUCIA EX 2.56
Epson UltraChrome HDR 2.23
在這次的測試中我們終於發現Canon LUCIA墨水達到如此高濃度的背後秘密,藉由墨水用量監控介面查看每一隻墨水的實際使用情形,可以發現即便設定為亮面相紙,機器仍會使用少量的霧面黑墨水。霧面黑墨水的濃度較高是眾所皆知的事,但同時也會讓表面形成消光的效果,Canon藉由巧妙地控制霧面黑墨水的用量混在極暗部的黑色中,提高濃度但不致產生視覺上反光消失的違和感。當然這樣的做法也只有在Canon亮/霧面黑擁有各自獨立的噴頭下才有可能達成,實現類似四階黑(K4)墨水的效果。
影像細節
要求最高的影像輸出品質,除了色彩表現能力和階調之外,影像細節也佔有同要重要的地位。藉由向量的文字輸出檢視在最嚴苛的情形下兩台機器能夠達到的極限,測試使用的字型為Verdana,輸出後掃描放大以便做交互比較。
以上影像左為Canon iPF6300輸出,右為Epson Stylus Pro 9900。兩者在解析力上的差異不大,但詮釋方式卻完全不同。Canon的driver偏向把字體線條輸出得更細,不放大以肉眼直接觀看時會有更銳利的感覺。Epson driver輸出的線條則會有些溢出字體範圍,感覺較為扎實。
綜合結論
以影像素質來說,搭載Canon LUCIA EX的新機種都已達到相當不錯的品質,尤其在色彩範圍的躍進最是明顯,極高的Dmax表現更是另兩家廠商所無法望其項背的。但Epson及HP的產品都已是超過兩年的機種,Canon直至去年才發表足以抗衡的產品,市場反應似乎稍嫌晚了些。當然若以目前各家的主力機種來說,Canon iPF6300水準絕對是足夠的,加上免切換黑墨及副墨匣的貼心設計更是具有相當吸引力。希望如此的良性競爭能讓使用者享受到更好更便宜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