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噴墨的技術讓高階影像輸出成為可能,並且已經取代傳統光學顯影的工藝。如今各家主流寬幅高階水性輸出設備可以將墨滴縮小至4皮升(picoliter)以下,墨點尺寸可小於厘米等級,幾乎只能使用放大鏡觀察到墨點。但在工業級的應用中,已經可以在實驗室裡創造出更精細準確的噴頭,讓噴墨工藝進入毫米等級。

綜觀Canon、Epson、hp各家的主流高階影像輸出機,墨滴尺寸都達到picoliter等級,也就是10−12 數量級。例如Canon imagePROGRAF PRO 4000為4pl,Epson SureColor P10000為3.5 pl,hp DesignJet Z9+可在部分顏色達到3 pl [1],輸出精細度已足供絕大多數的影像輸出應用。同時,小型化的桌上型照片印表機還可達到更細小的墨滴尺寸,其中以Epson的1.5 pl最低。這樣的墨滴尺寸讓墨點僅有數十µm (10−6公尺),也就是0.1~0.01 mm之間。

在工業應用的領域中,産総研 [2] 在數年前發表更微縮化的技術,可將墨滴尺寸控制到femtoliter (fl)等級,也就是10−15 數量級。這項技術理論上可將墨滴尺寸縮小至1 fl,墨點的直徑甚至也可達到1 µm的等級,可見以下的圖片範例。

InkDropSize.png

和一般商用影像噴墨技術相比,達到近乎千分之一的墨滴尺寸以及百分之一的墨點直徑,開發之初是為了取代傳統光刻電路以及可少量小型半導體佈線打樣的需求。在技術授權後,目前已有可以噴墨技術達到佈線寬度20 µm的產品,並且可使用高稠度金屬墨水堆疊出3D電路。

目前實作機型離理論數據仍有一段差距,但已可窺見噴墨技術的精細度絕對仍有繼續向上提升的空間。雖然周邊可能也必須歷經許多更新才有辦法套用,例如顏料墨水的顆粒尺寸、墨水溶劑的配方、高精密度的噴頭移動結構、被印材料底板平整度等等。但若此項技術可成功應用到高品質噴墨影像輸出的市場,可以想見將會迎來噴墨影像輸出的第三次革命。即便使用手持放大鏡都無法查看到的墨點尺寸,讓墨點真正完全消失於人們眼前,

 

[1] 僅限於Cyan、Magenta、Photo Black、Chromatic Blue和Gray五個顏色

[2] 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的簡稱,地位類似於我國的工研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inkjet piezoelectric
    全站熱搜

    MfA l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